走進福能新能源公司集控運行中心,高清的電子屏幕上,13座風電場、434臺風機的運行數據實時跳動。值班調度員輕輕一點鼠標,每一縷風的質量盡收眼底。
從破解傳統“一廠一站一班人馬”的困局,到如今構建了集約化、體系化、智能化“三位一體”的陸上風電管理體系,福能新能源應“風”而生,“馭”風而行,走出了一條依靠科技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今年4月,福能新能源公司獲得了省級創新型中小企業認定,6月被評定為“福建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其申報的《以“集約化運作、體系化推進、智能化驅動”為抓手的陸上風電管理體系構建》案例,榮獲2025年福建省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二等獎。
著力智改數轉,大力推進智慧風場建設
福能新能源公司目前共有13座升壓站和1座光伏電站,分布在莆田、漳州和泉州地區以及云南省的保山市,共有434臺風力發電機組和32個光伏方陣,企業管理范圍廣、幅度大,如果依靠傳統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企業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將受到較大影響。
為改變這一局面,福能新能源公司緊緊依靠科技創新找思路、找出路,從2023年底開始建設集在線運行監測、設備故障診斷與預測、設備運行優化等應用場景為一體的“智慧風場”數字化項目,該項目在福建能源石化集團第一屆信息化建設推進大會上,被確定為首批“智改數轉”示范項目。項目基于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手段,助力實現數據資產的集中管理共享、新能源資產的監視控制,并提供基于大數據的智能聯動、智能預警、智能排程等高級智慧應用。項目于去年7月1日正式建成投用,運行一年來,取得了“兩降低、三提升”成效,即:設備故障率、設備維檢費用有效降低,企業經濟效益、風機可利用率、員工工作效率有效提升,為企業創效近千萬元。這一數字化項目近期榮獲2025年“全國智慧風電創新應用案例獎”。
著力科技強安,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
福能新能源公司風電和光伏發電場站點多、面廣、戰線長,周邊涉及的村鎮有60多個,各風電場所管轄的集電線路(地下電纜)達600多公里、場站內道路運行達300多公里,再加上目前運行的風機又涉及7家廠商、13種機型,各機型風機運行特點均有差異,給企業安全管理帶來較大壓力。
針對這一特點,福能新能源公司緊緊依靠科技進步,構筑安全防線。一是開發了“掌上”作業許可系統(移動兩票系統)。從作業辦票到結票全過程在線上完成,還能線上實時查看現場作業動態和風險情況,該系統已在省內風電企業推廣應用。二是依托AI賦能安全教育。建設了VR智能安全體驗館,安全培訓實效大大增強,該項目獲得“全國電力安全文化精品工程”。開發了風機高空逃生救援訓練裝置,破解風機高空逃生訓練難點,該裝置獲得了實用新型專利。三是構建“空地一體”安全防護屏障。建設了安全遠程監管中心,對現場作業實時通過視頻進行線上監控,并通過AI智能分析系統,初步實現現場反違章管理智能化。此外,引入機器人、無人機進行各種露天高空和縫隙檢測等運維作業,降低現場作業的安全風險。今年初,福能新能源公司《大型陸上風電場智慧運行安全管控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項目獲評中國安全生產協會第五屆“安全科技進步獎”三等獎,榮獲“2024年度全國安全文化建設示范企業”稱號,多個項目還獲得“北極星杯”風電企業“技改升級優秀案例獎”。
著力管理創新,全面提升集約運行質效
福能新能源公司在成立初期,在每個風電場站都配置一套完整的檢修、運行和管理人員,管理層級多,存在資源重復配置、技術無法共享、運維成本居高等問題。從2014年起,福能新能源公司創新性在福建省風電行業中第一家建成投運風電集控運行中心,將原先的單個風電場建制為主的獨立運營轉為“大集控、大維檢”的生產運維集約管理模式,即以公司風電場所處區域為中心建立兩個集控中心,負責各自區域范圍內各風電場的運行值班調度,實現“集中監控、少人值守”,有效提高運行調度效率和全員勞動生產率,平均每年可節省人工費用等運維成本支出近800萬元。該管理模式在2023年5月被評為省國資系統管理提升標桿項目。
福能新能源公司還堅持將創新融入生產運營全過程,推動企業實現集約管理、創新發展目標。今年以來,創新提出并成功實施“偏航齒圈現場整體更換”搶修方案,開創了國內該機型偏航齒圈整體更換的先例;在全省陸上風電創新推進風機“一機一策”風機“承包”責任制,實現設備日常維護和故障處理責任到人,促進設備管理更加精細;牽頭推進集團第二屆科技創新大會“揭榜掛帥”項目——風電企業備品備件再造協同研發項目,風機備件國產化替代研究有力推進。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福能新能源公司將持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和集團對科技創新工作的部署要求,堅定不移走好科技創新之路,全力構建企業創新發展新優勢。(郭阿清 彭浩山)